这张照片拍摄于1933年,画面中的人物是“电影皇后”胡蝶。只见她单手撑着身体,后背随意地斜靠在墙上,举手投足间满是闲适与慵懒。她脸上的妆容细致入微,服饰简约休闲,却又巧妙地将她那婀娜多姿的身材完美呈现。
在那个明星辈出的时代,即便阮玲玉风头正盛,在与胡蝶的较量中也稍落下风。其实,胡蝶能在一众女星中崭露头角,可不只是凭借倾国倾城的容颜,她还有着自己的 “秘密武器”。
胡蝶进入电影界
1908 年,中国大地发生了两件大事。先是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离世,一时间朝野震动,政局陷入混乱。各路军阀趁机在动荡的政坛上崭露头角,社会秩序大乱,百姓生活在不安与动荡之中。
就在这一年,中国的文化领域也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 中国第一家电影院诞生,而传奇影星胡蝶,也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呱呱坠地。胡蝶的父亲胡少贡满心欢喜地迎接女儿的到来,亲自为她取名 “宝娟”,饱含着对女儿在乱世中平安成长的殷切期望。
童年时期,小宝娟备受父母疼爱,如同掌心明珠。由于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年幼的胡蝶便跟着父亲四处奔波,足迹遍布各地。一路上,她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三教九流的言谈举止、世间百态的生活万象,都被她敏锐地捕捉,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这段丰富的童年经历,为胡蝶日后在银幕上塑造多元角色,积累了宝贵的生活素材。
16 岁时,胡蝶心中悄然种下了一颗电影梦的种子。在那个年代,黑白电影风靡大上海,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此时的胡蝶,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聪慧过人。父母本希望她能继续深造,走一条传统的求学之路,可她却被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事业深深吸引。于是,胡蝶毅然报考了由顾肯夫等人创办的我国第一家电影学校 —— 上海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的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