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爱杨桃

老被骂的吴艳妮,还没赢够

2025-03-31

她要站在风口浪尖去验证如何做到某种平衡,让大部分人接受新一代运动员的追求,既不像前辈们那样将商业视为洪水猛兽,也不像纯粹的网红那般沉迷流量带来的幻觉。
公众对吴艳妮的苛责,一定程度上是对道德话语失控的恐慌。传统叙事中的中国运动员,应当不善言辞、谦卑木讷、老老实实争取成绩,除此之外不应该有其他过度甚至失范的行为,但吴艳妮显然挨个打破,同时在继续打破这些观念,她不谦虚,也不藏着掖着,几乎每一步都正正踩在刻板印象之外,这需要不常见的勇气。
传统体育叙事中,运动员总是以刻苦和质朴著称,要么是伤痕累累的悲情英雄,要么是面目模糊的奖牌机器,似乎成绩和美、运动精神和个性张扬,总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公共评论里有三种常见的心态:好看即正义、取得成就就是正义、和我站在一边就是正义,与其中某一点不符都可能招致注意力的反噬,同时公众对这一点并没有足够的自觉。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里说,技术理性与媒体控制使社会形成“单向度的思想”,公众丧失反思能力,沦为“单纯甚至无聊”的群体。
所以当吴艳妮对着镜头喊“别定义我”、在抢跑争议中坚持申诉、在写真风波里回怼“记得加美颜”、在整容质疑前坦承“刚割了双眼皮”时,这种不合作的姿态,触碰了某些人的控制权焦虑。
近些年,吴艳妮接受采访时都力求用大方坦诚的姿态陈述自己,她对外发声的尺度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就像她在微博发的一句话,“人生每一刻都可能是自己的25号底片”时,她的价值就不只是是否突破12秒64全国纪录的可能,更因为她证明了运动员可以是流动的、矛盾的、未被规训的生命体。

允许她成长,

也允许我们成长

实际上,女性运动员在展现自身形象时,往往更加需要平衡尺度、小心翼翼。
郑钦文拍某些品牌广告时被修得更白皙柔美,失去标志性的力量感和自然,王霜、巩立姣和潘晓婷等出色的女性运动员,也不止一次被追问婚姻状况。
当吴艳妮的肯豆风写真引发“像运动员还是像网红”的争议时,她的回应策略都是先提成绩,再聊其他。
把实力放到第一位,是一种正确的叙事策略,如她所说,“成绩会替我发言。”这是她主动背起的责任,也是身在这个位置必要的担当。
吴艳妮的争议,映出当下公众对体育精神的单薄想象。当社会还在争论运动员该不该有如此野心和表达欲时,她试图一步步跨越刻板印象的栏架,拓宽对运动员的评判维度。

(图/微博@吴艳妮Jennie)

公众的讨论品质和体育启蒙,或许始于不再追问“吴艳妮究竟算不算好运动员”,而是反思为何直到今天仍要用一种非黑即白的标尺,去丈量一个有无限可能的人。
所以,不妨让她这么张扬下去,让时间给我们新的议题和答案。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吴艳妮,是很多个吴艳妮,是很多个能够勇敢做自己的人,来撬动许多人心里那座成见的大山:ta当然可以是木讷寡言埋头苦练的“传统运动员”,也可以是高调主动、积极拥抱各种新鲜事物的“当代运动员”。

最新文章

开年又爆一个大爽剧

影视

 

阅读11721

家暴、潜规则,他算是彻底凉了

影视

 

阅读13579

又一部爽剧冲到全球第一

电视剧

 

阅读15161

消失的女神又回来了

电影

 

阅读19378

今年内娱最大的乐子

电视剧

 

阅读16025

冀ICP备20240902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