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借鉴”在影视行业并不鲜见,问题在于:当一部被捧上“国漫之光”神坛的作品,仍在用好莱坞公式烹制爆米花,所谓的文化输出究竟输出了什么?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拿来主义”正在形成路径依赖——据动画行业调研显示,2023年国产动画电影中,超过70%存在明显的好莱坞类型片框架。
当资本发现“西体中用”是最稳妥的赚钱模式时,谁还会冒险去做《大鱼海棠》般的美学实验?谁还敢触碰《中国奇谭》式的志怪表达?
《哪吒2》若真登顶世界票房榜首,或许将把中国动画锁死在“技术打工者”的定位上:我们能做出不逊于迪士尼的视效,却讲不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语法。
观众逆反心理会毁掉哪吒IP吗?
对于《哪吒2》,观众越来越反感的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这场“全民冲冠运动”的失控。
当片方将“支持国漫”与“为哪吒冲票房”强行绑定,当某些网红大V以强行“给建筑工人送票”、“给外国观众送票”等话题博取流量,一部电影的成败被异化成道德绑架的筹码。
页码: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