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王妃将佛珠给燕离与燕迟时,已然有了诀别之意。
这么多年,义王妃一直抄写经书、清修避世到底是为了弥补谁之过?是皇帝还是自己?
有太多的细节表明,义王妃已经知道现在的皇帝不是真太子,而是自己的夫君严涵假扮的。
其一,义王妃带着燕离跪在大殿受追封的时候,曾与皇帝对视过一次。
她的眼神中没有对上位者的敬重,没有对权力的仰望,反而有一丝失望、恨意、回避以及被迫接受现实、无奈看清人心的意味在里面。
皇帝看着义王妃回避、无奈接受的模样,满是欣慰、畅快,甚至还隐隐的松了一口气。
两人虽然只有过一次对视,一次眼神交汇,表达的内容却已胜过千言万语。
大殿上应该不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毕竟看着皇位上的严涵,义王妃的眼里没有震惊,想必在那之前他们私下里就已经见过了。
其二,在见过皇帝之后,看着牌匾上“义王府”这三个字,义王妃抬手将自己头上与义王定情的木簪取了下来。
为什么之前不取,反而在见到皇帝之后就将木簪取下来了呢?
因为她知道她的夫君不是什么“义”王,也不再是当初与她定情的人,更不再是承诺与她白首不离的人了。
他早已违背了当初的诺言,为了权利舍弃了他们的约定。
也是因为这样,她才会拒绝义王妃这个称号,称自己为严夫人。
也正是因为她和皇帝的这个关系,她才会在燕迟带着秦菀去见她时,说如果可能的话,让他们尽快离开京城。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义王妃出现的次数不多,与燕迟交流的次数更是少,可我总能从她的态度与神情中觉察出一丝愧疚与歉意。
我不禁想起忠勇侯夫人说的关于先睿王妃的死。
莫非先睿王妃的死不是因为燕迟的身世,而是因为她认出了皇帝的假太子身份才被皇帝灭口?
不管是何缘由,义王妃送的那两串佛珠一定有深意,如果不是为了之前发生过的事,就是为了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