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爱杨桃

从《钟声》到《云》的存在隐喻

2025-11-05
当《云》中吉井向秋子展示湖边别墅时,镜头以公共汽车扶手为参照产生电波干扰般的重复波动,熟悉黑泽清的影迷会察觉,这是空间与叙事剧烈却悄然转向的信号。而俯身偷看手机的陌生人,面部模糊难辨,头发成了神秘帮凶,伴随面部不可捕捉,所有声音消失,时空真空化的恐怖感蔓延 —— 这个被幽灵化处理的神秘人,正是黑泽清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关键元素:鬼魅。
要理解 “鬼魅”,需回溯黑泽清 2024 年的 45 分钟短片《钟声》。片中两位惨遭杀戮的人物,在死亡前就已开始 “鬼魅化”。料理教室自杀的男生与被男主杀害的女生,言语间透着 “神经性排异反应”,他们无法适应以钟声为代表的社会系统秩序,沦为 “失效的人”。男生对 “大脑结构” 高度警觉,觉得身体像机械装置,灵魂早已抽离;女生面对死鸡产生强烈感官与伦理排斥,用 “像没有头的人” 形容,连鸡的肢体都无法分辨,自我认同与边界在不断崩塌。
男生自杀前称脑中被装了机器,一半机械一半原生大脑,还能对神秘钟声产生反应;女生则直言无法处理半生半死的鸡,甚至将其与人对比。在黑泽清的世界里,高敏感不是抵御鬼魅的屏障,反是通向鬼魅的入口。这是他悲观的哲学立场:感知细腻却无处容身的个体,在社会规训下最先崩溃。影片中的杀戮,并非制造悲剧,而是对 “鬼魅化” 的最终确认,两人的面部妆造也进一步暗示他们已成为人类社会的 “鬼魂”。
遗憾的是,《云》未能全面拓展这种标志性隐喻。黑泽清似乎转向更 “写实” 的剧情编排,公车内陌生人的短暂镜头组成为全片惊艳之处。后续出现的白色头套造型,虽视觉抢眼却稍显逊色,它体现的 “匿名性” 与《钟声》中人物的 “被除名性” 有本质区别,前者是主动隐藏,后者是被动失去社会身份。不过,网络集结追杀吉井的人群如 “云” 般聚拢逼近的场景,仍让人联想到黑泽清的名作《回路》。
《回路》中小雪饰演的角色自杀前戴着漆黑头套,宛如沥青凝固在头部,视觉上似头颅被抹除。这种造型的美学意义与隐喻力度,远超《云》中形似《象人》的白色头套。《回路》中的亡灵,正是 “鬼魅” 的具象化 —— 被边缘化、失去主体性、自我识别模糊的存在。它们虽呈原子化,却暗藏 “聚合” 趋势与向人类逼近的气势。
这种趋势在《云》中得到延续,但黑泽清剥离了以往作品中虚幻可怖、多义的艺术感,如飞散的青丝、混沌的黑影、幽怨的污渍,转而刻画粗犷、充满愤怒的 “怪物性”。《云》放弃了隐秘、柔软、渗透性强的死者意象,将焦点放在显性的、集体失语者复仇般的幽灵人群上,让 “鬼魅” 以更具冲击力却也更直白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

最新文章

谁能为年度 500 亿目标注入动力​

电影

 

阅读10587

绝境中的生命救赎​

影视

 

阅读18575

影坛迎来三部风格迥异的佳作同步上映

电影

 

阅读12637

11 月中旬的电影市场热闹非凡

电影

 

阅读18112

从市井温情到诗意漫游,三部佳片各有千秋​

影视

 

阅读10124

冀ICP备20240902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