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荣耀,是时候打个结了。以后不会再有明哥发布会的名场面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十分遗憾无法陪荣耀走向下一个十年。”
近期身处舆论风暴中心的赵明,在个人微博的公开信中,用这样一席话,为自己已然落幕的荣耀生涯做最后的告别。
就在几天前,赵明离职的消息突然不胫而走。流言传出后,尽管荣耀迅速通过多个渠道进行了辟谣,力图平息舆论风波,但都不算正式、严正。而赵明一贯活跃的微博账号此时却选择了沉默,亦引发了外界更多的猜测,让其变得扑朔迷离。
不过,这场罗生门并未持续太久。1月17日,荣耀发布内部公告称:”赵明因身体原因,向公司提出辞去CEO等相关职务,董事会经过慎重讨论研究,决定尊重赵明的个人意愿,接受他的辞呈,同时决定由李健任CEO职务。”
自荣耀独立以来,从蛰伏,到承压,再到日渐成熟,赵明几乎在每个关键节点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尽管其只是职业经理人,但在外界看来,十年掌门生涯,已让赵明的名字几乎与荣耀二字画上了等号。
现如今,一切戛然而止,荣耀失去了”领袖”,外界则告别了曾经站在台前,与观众互动,面对媒体的”明哥”,不免让人唏嘘”一个时代的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正值荣耀刚刚完成股改、紧锣密鼓筹备IPO之际,突如其来的高层变动,无疑为荣耀本就充满变数的未来,埋下了更多不确定性。
荣耀”复活”的关键先生
谈到华为,人们会想到余承东;谈到小米,人们会想到雷军;而提到荣耀,几乎没有人不立即联想到赵明。
过去十年,赵明几乎成了荣耀的代名词,荣耀与赵明可谓彼此成就,难分难解。外界常说的”荣耀=赵明,赵明=荣耀”,很大程度上亦是多数荣耀粉丝,以及关心智能手机行业的人们的共识。
也因如此,当离职后的赵明在内网发布告别文章,表示”选择放手和离开荣耀,是人生当中做出的一个最艰难的决定”时,没有人会质疑其想法的真实性。
殊不知,来到荣耀之前,赵明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手机人”。
1998年,赵明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华为,那时的他并没有直接接触智能手机业务,而是在无线产品管理部职员、意大利代表处代表等职位上打拼。而在2015年成为荣耀总裁之前,赵明还是以华为西欧地区部副总裁的身份,对接To B领域。
二者的互相改造、融合,也从这一刻开始。
荣耀诞生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小米等互联网品牌的挑战。彼时,正值国内互联网的黄金年代,企业高管发言也远不像现在这般品宣化。在第二任总裁刘江峰离任之后,荣耀需要一位既具互联网精神,又敢于在公开场合与竞争对手针锋相对的高层。赵明的到来,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此之前,身为商务精英,担任华为西欧地区部副总裁的赵明,常常是高端商务西装穿在身上。然而,赵明在来到荣耀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便卸下了西装领带,只穿了一件衬衫,还特意解开了象征着互联网精神的衬衫的第二粒纽扣。
这身西装,一脱便是五年。在此期间,穿过了T恤、针织衫、卫衣,媒体、粉丝们对其的称谓,亦从略带疏离感的”潮男”,变成了后来更亲切的”明哥”。
然而,这身主动脱下的西装,却又在掌门荣耀的第五年,2020年11月17日,被迫穿上——这一天,华为出售荣耀一事尘埃落定,赵明随着荣耀告别华为,上任新荣耀的CEO。而作为掌门人,赵明必须带领荣耀活下去,并尽可能向高端手机市场发起冲击。
面对高端市场,尽管穿着层面恢复了更商务的调性,但赵明颇具网感的幽默却保留了下来,以至于在发布会贡献了诸多名场面——”以后不会再有明哥发布会的名场面了”这句话,被离职后的赵明同时写入内网和微博的告别信,足见赵明对其过去”高光时刻”的留恋与在意。
从互联网品牌到冲刺高端,赵明可谓完全融入了荣耀,用自己的个体本身,不断向外传递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品牌定位。
荣耀影响着赵明的同时,赵明也在改造着荣耀。
比如将荣耀从互联网品牌的”囚笼”中释放。2016年,荣耀与小米的互联网模式遭遇空前质疑,为此,荣耀跳出了既定轨道,通过轻资产、伙伴通等模式发力线下。而此番”离弦”的操作,亦让荣耀在华为内部备受争议。
而赵明力排众议建立的线下零售、经销商网络,既在荣耀独立初期,救了荣耀,亦在其冲高路途上扮演者重要角色。
尤其是在荣耀独立初期,当时很多人并不相信”凤凰涅槃”的故事,相关讨论的最后,往往是”荣耀起不来了””一直亏损,熬不住了”等论调占据多数席位。毕竟国内供应尚未恢复,荣耀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都曾面临着诸多桎梏。
由于无芯可用,荣耀海外市场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未能发货;国内市场亦只能像”滴灌”一般,保证线下零售商的存活。然而,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还是有那么一批荣耀经销商顶着缺货和亏损,苦苦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