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原本是跨越地域、阶级,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在电影中,又被强行扭转成丧妻山东籍警察(朱亚文 饰)与臧姑娘的“爱而不得”的感情线。尽管后续发展是,品牌初具规模的臧姑娘拒绝与他举家前往加拿大,迎合了“大女主搞事业”的流行配置,也嵌入了当时香港移民潮的背景,但终究是纯真尽失,落入多此一举的俗套。

《水饺皇后》中,朱亚文饰演的警察华哥。
对年代变迁的浅尝辄止,也体现在电影的另一处设计。臧姑娘甫在港落脚,向姜大卫饰演的小店老板接活儿,带着两个女儿穿塑胶花、组装洋娃娃,计件取酬。这其实是香港人上世纪70年代集体记忆的重要环节,大量市民参与其中。
在前工业时代,香港人造花厂鼎盛时达3300多家,占世界市场80%的份额。不少家庭主妇为了照顾年幼子女,难以外出工作,便将货品原料带回家中,以家庭工厂模式总动员。香港前特首梁振英曾回忆,当年玩具加工费以磅计算,“全部在一张白色卡上记录,两星期结算一次,所以当年我接触的玩具不是玩具,而是存钱买房子的希望”。
臧姑娘带女儿做手工的情节,还原了家庭工厂的生产景象,但镜头一转,焦点飞快跳至女儿送货迷路,臧姑娘大发雷霆,以及臧姑娘居留证逾期,小店老板上门报信叫她躲警察,回归“母女落难加贵人相助”的叙事线索。塑胶花与玩具,成为转瞬即逝的年代符号,除了感动导演自己,对观众来说,实在是既无言传,也难意会的背景板罢了。
“母女落难加贵人相助”套路中最夸张的,是地痞流氓在湾仔码头收保护费一段。见小混混对女儿动手动脚,臧姑娘豁出命来挥舞菜刀,大佬志雄哥(刘伟强代表作《古惑仔》系列中的经典角色)不仅没有动怒,反而道一声“真像我老母”,好言相待,之后更是照顾其生意。这段情节也是刘伟强自身经历的投射。他在访谈中说,拍这场戏几度流泪,因为小时候住在元朗农村,有人要来拆房子,也是母亲挡在前面保护他,大喊“这是我的家,你们敢过来我就和你们拼命!”吓退对方。
但问题在于,这仍是刘伟强耽溺于搭建的旧日香港影视城中的自我感动,如同那些镜头反复流连的霓虹灯招牌。还有借志雄哥闪过的童年回忆插入个人全家福,以及用葛兰、潘迪华(60年代),许冠杰、罗文(70年代),Beyond(80年代)等不同年代流行音乐代表人物的歌声铺满两小时电影情节,都与臧姑娘的故事离题万里,更难使当下的观众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