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娱乐圈仿佛突然接到了 “集体任务”,平时在屏幕上的高冷男神和优雅女神,这次纷纷放下偶像包袱,学起了团播,加入了扫腿舞大军。只见他们双脚交替横扫地面,手臂大幅度摆动,配合着魔性洗脑的 BGM,跳得那叫一个投入。丁禹兮身着西装跳扫腿舞,视频收获超 290 万转发量、500 万点赞数,凭借这反差感狠狠出圈;张雨绮踩着高跟鞋在红毯间隙扫腿卡点;李晨在综艺片场也即兴加入动作;还有李兰迪、胡彦斌、陈紫函等艺人纷纷参与,一时间,“扫腿” 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扫腿舞动作简单,极易模仿,这种低门槛的特点是其迅速走红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起源于团播平台 “喜悦 – X” 发起的挑战,在平台镜头里,一群年轻人身着夸张服饰,在动感音乐和红色灯光、运镜的加持下,尽情舞动,点燃了网友的创作欲和模仿热情。从素人到网红,再到明星,大家纷纷参与其中,形成了 “内容火→明星参与→流量暴涨→全民模仿” 的传播闭环。
可在这热闹背后,明眼人都看得出:内娱是真没活儿了。影视歌综领域,原创爆款难产,能真正破圈的新 “活” 稀缺。深度挖掘明星独特个性、持续输出既有趣又有记忆点的专属内容,对不少团队来说难度过高,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拿来主义” 成了更安全的选择。明星们跳网红舞,看似是靠近目标受众、获取流量曝光的 “最短路径”,实则暴露了内娱在原创内容生产和明星个性塑造上的集体焦虑与路径依赖。
回顾以往,从 “栗米摇”“加绒摇”“星奇摇”,到 “万物生”“九万字”“李羲承进行曲”,各种网红舞和热梗不断 “入侵” 内娱,明星们纷纷跟风翻跳。当 “扫腿舞” 这类热梗出现时,团队顺势 “蹭热点”,组织明星 “下场” 模仿,风险低、执行简单、效率高、效果佳。平台算法偏爱高互动内容,明星参与后,话题迅速登顶热榜,可观众对这种 “流水线跟风” 的疲惫感也在不断累积。当每个明星都在跳同一支舞,当有趣变成刷屏的重复动作,最初的猎奇与短暂热度褪去后,留下的便是对同质化内容的深深倦怠。
当然,跟风模仿里偶尔也有闪光点,如丁禹兮靠专业和反差闯出一条新路,鹿晗的舞台即兴也闪着灵光。但更多明星的加入,总透着股 “KPI 驱动” 的疲惫感。网友不仅看得腻了,更觉得没意思。这场跟风潮,让明星 “下凡” 学网红团播舞,可这真的是观众想要看到的吗?内娱不能总是依赖这些网红热梗来制造话题,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打磨原创内容,挖掘明星真正的魅力与潜力,给观众带来更多有价值、有内涵的作品与表现了,否则,即便能在一时借助热梗掀起热度,也难以实现长久的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