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品牌方释放的信息显示,她此次身穿的是全球唯一未发布的超季定制款礼服,出场时由品牌全球公关总监亲自牵手引导入场,品牌官方微博更是在单日连发 4 条专属内容为其造势,秀场内还为她设置了固定单人机位。
从这些公开信息来看,迪丽热巴的 “牌面” 似乎足以彰显品牌对其的重视。

然而,争议很快随之而来。由于韩国艺人金智秀同期出席该活动,不少网友将两人进行对比,直言迪丽热巴的穿着搭配不如金智秀精致,甚至有人拿出所谓 “待遇细节”,声称从活动安排来看,迪丽热巴明显不及金智秀受品牌青睐。这场看似普通的艺人待遇对比,实则折射出内鱼与韩星在国际时尚领域的竞争常态,以及背后复杂的营销逻辑与品牌心态。
很多人误以为国外艺人无需依赖营销就能获得资源,实则不然。无论是内鱼艺人还是韩星,在国际时尚市场中,营销话题与通稿都是提升曝光度、争取品牌资源的重要手段。韩星团队同样会投入资金打造营销内容,通过各类对比、话题刷存在感,目的就是让更多品牌方看到艺人的商业价值,从而在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而内鱼庞大的粉丝群体,也成为韩星团队眼中的 “必争之地”,各类针对性营销内容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内鱼与韩星之间的对比与拉踩现象。
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当下不少国外奢侈品品牌确实存在偏重韩星的倾向。这种倾向在以往的时装周、看秀活动中早已有所体现:同样的活动,韩星可能获得更核心的资源、更重磅的合作 title,而内鱼艺人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争取到相对平等的机会。深究背后原因,品牌方一方面看重韩流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认为韩星能带来更广泛的国际关注度;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中国市场这块 “肥肉”,想要通过内鱼艺人撬动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这种 “既要赚中国人的钱,又不愿在资源分配上做到公平” 的心态,让内鱼艺人陷入了尴尬的竞争处境。
面对这种局面,内鱼艺人团队往往选择 “扬长避短” 的营销策略。即便在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团队也不会主动承认艺人不受品牌宠,而是会筛选出对艺人有利的信息进行放大,比如 “唯一定制款”“总监陪同入场” 等细节,以此抬高艺人咖位,塑造品牌重视的形象。毕竟对于艺人而言,与奢侈品品牌的合作至关重要,没人愿意因公开质疑品牌而丢掉合约,所以即便私下里对品牌的偏心有所不满,也只能选择默默吐槽,在公开场合依旧维持与品牌的良好关系。

事实上,在国际时尚活动中,艺人之间的 “输赢” 本就没有绝对标准。品牌资源的分配受文化、市场、艺人个人风格等多重因素影响,很难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谁更 “受宠”。对艺人团队而言,只要能在众多信息中找到可营销的亮点,放大自身优势,就算是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但对于观众和粉丝来说,与其陷入无意义的对比与拉踩,不如更关注艺人的作品与专业能力,毕竟只有真正的实力,才是艺人在行业中长期立足的根本。而对于国外品牌而言,若想长期深耕中国市场,仅靠 “偏心式” 的资源分配难以赢得中国消费者的真心,唯有秉持公平、尊重的态度,才能实现品牌与艺人、市场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