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馄饨牵起的市井悲欢
“馄饨已经包好,就等下锅。”10 月 13 日,沪语电影《菜肉馄饨》的先导预告以这句充满生活气息的宣言,瞬间勾起观众对上海烟火的向往。预告片里,弄堂里的吴侬软语此起彼伏,退休爷叔老汪在相亲角被追问 “房子车子” 的窘迫模样,厨房中蒸腾的热气,将上海市民的日常画卷徐徐展开。这部改编自金莹同名小说的影片,用一碗馄饨串联起亲情、婚恋与邻里情,成为继《爱情神话》后又一部聚焦海派文化的力作。

老中青阵容织就上海群像
影片的演员阵容堪称 “半个上海滩的熟面孔”,每个角色都带着鲜明的城市印记。周野芒饰演的退休工人老汪,为解决儿子婚恋问题奔波于相亲角,在 “汪老师”“老汪” 的多重称谓中切换人生场景 —— 这位在《爱情神话》中诠释 “老克勒” 精髓的演员,此次将上海爷叔的市井智慧与无奈演绎得入木三分,坦言角色是对本土文化 “立根寻根” 的践行。三获金鸡奖的潘虹饰演老汪太太素娟,以厚重表演底蕴诠释家庭中的温情担当,她更建议修改原著悲切结局,为影片注入暖意。
沪剧名家茅善玉摒弃沪语尖团音,用生活化台词塑造林美琴;“阿庆爷叔” 陈国庆自带上海观众的集体记忆;“沪语推广大使” 徐祥则架起代际沟通桥梁,成为年轻人读懂上海的窗口。王琳、高博文等熟面孔的加盟,让每个角色都成为海派文化的鲜活注脚。
烟火气里的文化传承
影片的创作本身就是一场海派文化的深耕。制片人顾晓东与编剧金莹结缘于 2019 年,历经 11 稿打磨才让剧本落地,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获得资助的历程,更显创作诚意。导演吴天戈带领上影厂团队全程本土拍摄,复兴公园、外滩防汛墙等场景承载着城市记忆,连片中馄饨都由市民按 “一斤肉一斤菜一斤皮” 的秘方现包,还原家的味道。

推广曲《恋曲上海 1980》与思南公馆主题会客厅的设置,让影片从银幕延伸至现实。正如顾晓东所言,菜肉馄饨是 “上海人的情感载体”,影片在家长里短中藏着代际和解的密码,在沪语台词里装着城市的温度。当老汪的馄饨出锅时,端出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属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滋味。
2025 年院线公映在即,这碗 “用心包好的馄饨”,终将让观众在烟火气中读懂上海的浪漫与深情。